4月29日,備受矚目的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拉開帷幕。在江西展區,以“建設數字江西 暢享數智未來”為主題的“數字盛宴”精彩呈現,一大批應用場景展現了數字技術如何改變生產生活,滿滿的科技感撲面而來。
在數字經濟板塊,一款外觀與日常眼鏡無異的AR眼鏡,吸引了不少參展觀眾駐足。這款AR眼鏡是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東南大學合作共建的新型顯示聯合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能在多個領域普及和應用。“這款AR眼鏡的神奇之處在于,通過偏振體全息光波導AR顯示技術,有效控制了光的衍射方向,同時保證了顯示畫面的連續性與均勻性,為佩戴者提供更加清晰、明亮、舒適的視覺體驗。”東南大學新型顯示聯合實驗室負責人魏然說。
除了看得見的“黑科技”,數字技術還隱藏在看不見的“云端”。在峰會現場,江西省數字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亮出了在智慧城市領域的數字應用成果:建成44個視頻云平臺,在云端服務器完成50萬路視頻監控的數據采集、加工、分析,對交通、氣象、環境等領域的異常情況進行實時預警,有效賦能城市治理。
數字浪潮奔涌,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不斷“上新”。“今年,江西展區設置了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三大板塊,共有42個項目參展,為歷年之最。這些項目是我省縱深推進數字江西建設,以數字技術賦能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最新成果。”省發展改革委總規劃師董福長向記者介紹。
“想知道南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嗎?我來為你解答。”在江西展區的正中央,記者聽到AI導游“王勃”向參展觀眾發出邀請?,F場工作人員王學智告訴記者,這名身著唐裝的AI導游“王勃”是滕王閣景區的“金牌導游”,依托人工智能語言大模型,具備互動問答的能力,不僅能提供景區講解服務,還可以根據游客的需求和興趣,提供個性化的游覽建議,已累計為8萬多名游客答疑解惑。
越來越多的數字技術服務于民生需求,以人為本的技術變革正加速構筑美好生活。在江西展區,記者發現:利用AI識別技術,對校園食堂內的不規范行為進行記錄、警告,校園食品安全實現規范管理;采用“大模型+知識圖譜”技術,醫保人工智能客服平臺為群眾提供24小時“不打烊”高效服務;通過精準抓取、分析汽車的維修保養、保險理賠等信息,全面評估車輛價值,二手車交易更加規范便捷……
數字技術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經濟煥發蓬勃生機。鷹潭市余江區基于AI大模型構建的產業大腦平臺,實現產業鏈智慧招商、經濟運行實時監測、惠企政策精準抵達。宜春市將AI技術融入工業設計,不僅縮短了工業產品的設計周期,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萍鄉市安源區開發打造多個紅色文旅精品景點,運用數字化手段打造沉浸式旅游體驗,助推文旅產業發展。
2024年,我省數字經濟總量達1.4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40%,達到41.5%。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043.59億元,占GDP的比重提升至8.9%。
創新活力無限,發展前景廣闊。眼下,江西正積極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加快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將數字技術廣泛融入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不斷構筑競爭新優勢、壯大發展新動能。
來源:人民網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